• 当期目录
  • 最新录用
  • 优先出版
  • 过刊浏览
  • 下载排行
    显示模式:
    2023,42(6):1-8                                                                                                                
    摘要:
    地质多样性是地球系统多样性的一部分,与生物多样性同等重要,可为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为摸清仁怀市的地质多样性,通过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仁怀市典型地质遗迹的类型与发育特征,研究发现区内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体,集多种地质遗迹于一体。将区内地质遗迹分为3大类9类15个亚类,其中基础地质大类共有22处,地貌景观大类22处,地质灾害大类5处。根据地质多样性成因分析认为,地质多样性的形成受控于地层岩性、构造运动及区域沉积演化。提出区内的地质遗迹资源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是酱香酒酿造环境形成的基础。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3,42(6):9-17                                                                                                                
    摘要:
    基于ERA5资料(ECMWF Reanalysis v5,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从湿度、热力等方面对1979—2022年间仁怀市周边地区做气候分析,结合西南地区气候时空态分解划分气候变化敏感区。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及周边地区不同要素气候变化趋势相似:春季增湿(温),夏季达到顶峰,秋季开始回落。仁怀市受喇叭口地形及季风影响,5—6月降水达最大值。年最高温度出现在7—8月,高温降水错峰导致赤水河流域中段径流量减少。REOF(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分析发现,西南地区四季温度呈年代际变化。春冬、夏秋降水有明显季节差异,前者为年际变化,后者为准年代际。自2000以后西南地区发生气候态位相转变,仁怀市处于全年增暖、夏秋少雨的气候敏感区内,该地干热复合事件出现概率上升。
    2023,42(6):18-23                                                                                                                
    摘要:
    土壤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要素,影响着生物的生长、种类和分布,是生态系统的枢纽。通过野外系统调查、采集仁怀市境内主要土壤,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评价其土壤主要理化性状,以期为仁怀市的生物多样性基础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区内土壤类型多样,地带性土壤为黄壤,紫色土是其特色土类。按照土壤分类的发生学原则,共分为4个土类,14个亚类,64个土属,165个土种。分析显示,区内表层土壤pH的平均值为7.22,有机质为11.49 g/kg,全氮为1.70 g/kg,碱解氮为118.59 mg/kg,速效磷为10.12 mg/kg,速效钾为259.98 mg/kg,缓效钾为109.13 mg/kg,根据土壤肥力综合等级划分标准,养分综合评价值为3.4,养分综合等级为三等,土壤肥力等级为中等。对紫色土的分析显示,区内紫色土的pH与全氮和缓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没有相关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仁怀市土壤保育和农林业区划提供参考。
    2023,42(6):24-31                                                                                                                
    摘要:
    植被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对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标志性及不可替代的作用。仁怀市社会经济体量大、发展速度快,可持续发展需要理清仁怀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形成评估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基础资料。因此,本文基于植被的实地调查样点,通过对仁怀市域内设立的255个植被样点进行数据标准化、距离计算、系统分类等处理,对样点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中国植被、贵州植被系统及IUCN全球生态系统分类框架确定区域生态系统分类结构。本研究梳理了仁怀市森林生态系统分类情况,共有35个植被群系;理清了仁怀市现存有原生性较强的地带性植被,如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形顶极中亚热带石灰岩山地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石灰岩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3种类型,可作为生态系统保护重点对象、生态系统修复物种库及群落配置的参考模板。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管理与功能调节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023,42(6):32-40                                                                                                                
    摘要:
    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分析对衡量区域生态安全,建立生态风险预警机制与维护流域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仁怀市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和GeoDa软件平台,采用生态风险评估模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仁怀市景观格局分布特征,评估了景观生态风险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林地和耕地是研究区的优势景观类型,占比90%以上,各景观类型空间分异明显;(2)景观生态风险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的建设用地、耕地和水体景观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等级;(3)景观生态风险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Moran’s I值为0.45,“高-高”景观生态风险聚集区沿水体景观和建筑用地景观呈条带状分布格局。该研究结果可为仁怀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划和酱香酒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空间布局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2023,42(6):41-49                                                                                                                
    摘要:
    植物种质资源是确保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仁怀市作为贵州省重要的酱香酒酿造场地,目前对其植物种质资源现状研究较少。为了补充该区域的植物种质资料,本研究采用文化人类学和植物学的方法,对酱香酒核心产区内的植物种质资源开展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区植物种质资源较为丰富,栽培植物有58科142属203种;其中野生近缘种58种,地方栽培品种114种,市场引入栽培品种31种;粮食作物16种,经济作物93种,果树作物30种,蔬菜作物52种,绿肥作物12种;其中作为主要酿酒作物的高粱栽培品种为‘红缨子’高粱,茅坝镇在近3年间的产量和种植面积均为最高,而中枢街道仅零星种植。经过研究,我们对该区域内的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植物种质资源不仅要建设和完善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加强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以及加强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应用等保护建议。
    2023,42(6):50-55                                                                                                                
    摘要:
    本文以仁怀市作为研究区域,统计了近年来该市畜禽养殖数量及粪污产生量,粪肥中氮和磷养分排泄量及供给量、作物养分需求量、作物粪肥需求量;从植物养分需求出发,根据养分平衡理论,评估了该市畜禽土地粪污承载力。结果表明:2022年全市饲养畜禽折算为猪当量共406 534.10个,产生畜禽粪污827 391.70 t,可提供养分氮2845.70 t,磷487.80 t。畜禽粪污环境污染氮的预警值为0.527,污染级别为II级,对环境稍有影响。磷的预警值为0.30,污染级别为I级,对环境没有影响,若以污染I级为上限计算,还有133 813.80头猪当量的养殖空间。综上,全市的畜禽粪污基本能在本市区域内消纳,可适当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对氮肥需求较高的粮食和牧草,实现种养平衡。
    2023,42(6):56-64                                                                                                                
    摘要:
    为了解中国酱酒核心产区主要流域藻类植物组成,采用样线法对该区域进行藻类植物调查,共采集到240个样品,对样品进行固定、酸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藻类植物进行观察、计数和拍照,分析研究区的藻类植物组成及水质。结果表明:(1)研究区藻类植物共有9门14纲32目62科157属712种(含145变种和12变型),包括贵州省新记录科1个、新记录属7个、新记录种110个(包括变种、变型)。区内硅藻门种类最多,有297种,占总物种数的39.24%,其次为绿藻门,有242种,占总物种数的33.28%。研究区以水生藻类为主,其次为亚气生藻类,气生藻类种类最少,水生和亚气生环境藻类中硅藻种类最多,其次为绿藻,气生环境藻类以绿藻为主;(2)研究区流域内上游藻类植物多样性最高,中游次之,下游最少;(3)基于绿藻商和复合藻商对水质评价,水体呈富营养水平。
    2023,42(6):65-71                                                                                                                
    摘要:
    以中国酱香酒核心产区仁怀市茅台镇为研究区域,探索高温大曲和环境中可培养酵母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在不同海拔下的种群结构和相对丰度。结果显示,从高温大曲和环境样品中最终分离474株酵母,鉴定为21属32个种,其中从环境样品中共分离269株酵母,鉴定为19属28个种;从大曲中共分离205株酵母,鉴定为15属18个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在环境和大曲中均作为核心酵母菌。环境中分离出的酵母菌多样性指数高于高温大曲。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环境样品中酵母多样性和丰度差异明显,高温大曲中酵母多样性和丰度差异较小,主要的优势菌群均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和稳定性。总的来说,海拔500 m以上的酵母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海拔500~600 m的酵母菌群相对丰度及多样性最高,海拔600 m以上酵母多样性及丰度要低于海拔500 m以下。
    2023,42(6):72-79                                                                                                                
    摘要:
    对仁怀市开展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旨在为该地区真菌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踏查法对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该调查区共有大型真菌59种,隶属于2门3纲9目27科43属,其中子囊菌门1纲1目1科1属1种,担子菌门2纲8目26科42属58种;(2)该调查区分布有具有经济价值的真菌资源:食用菌6种、药用菌15种、食药兼用菌13种和有毒真菌7种;(3)濒危物种评价结果表明:该调查区有中国特有种和易危种1个(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4)仁怀市大型真菌以世界广布属和北温带分布属种类为主,具有北温带分布特征,但仍有一定比例的热带、亚热带种类分布。该研究为仁怀市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一定参考,也为大型真菌物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2023,42(6):80-86                                                                                                                
    摘要:
    为了解仁怀市地衣的物种多样性,对该地区进行了初步的野外资源调查。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对采集到的100份样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00份地衣样本隶属于1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1纲(茶渍纲Lecanoromycetes)、2目(茶渍目Lecanorales和厚顶盘目Ostropales)、7科14属21种,其中,文字衣科(Graphicaceae)、石蕊科(Cladoniaceae)和梅衣科(Parmeliaceae)为优势科,共包含了8属12种,占该地区地衣总属的57.1%和地衣总物种的57.1%,构成了调查区的地衣主体;同时发现该调查区与外围区的地衣种类和组成有一定差别。此研究可为仁怀市地衣资源组成和分布提供一定科学数据,也为下一步做好地衣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和该地区的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参考价值。
    显示模式:
    显示模式:
    显示模式:
    2023(1):75-80, DOI:
    摘要:
    为明确不同饲养条件对捕食性天敌昆虫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的影响,优化饲养技术,提升规模化饲养效率。本文研究了人工饲料在不同温度、湿度、光周期条件下对七星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并探究不同产卵介质对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0.5)℃时,产卵量最高为291.24粒,(28±0.5)℃幼虫期最短为14.76 d,产卵前期和幼虫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湿度在(70±5)%时幼虫和成虫存活率最高分别为36.67%、48.00%,产卵量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光周期在18L∶6D时,成虫产卵前期最短(9.30 d),卵的孵化率最高(52.22%),产卵前期和幼虫期随光照时间延长呈缩短趋势。七星瓢虫在甘蓝叶上产卵量最高(306.20粒),在保鲜膜上产卵量最低(230.38粒)。综上,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的适合条件为温度28 ℃、湿度70%、光周期18L∶6D,成虫为温度25 ℃、湿度70%、光周期16L∶8D,且在甘蓝上产卵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室内人工扩繁七星瓢虫提供参考。
    2022(6):37-46, DOI:
    摘要:
    褪黑素是一种多功能分子,普遍存在于所有活生物体中,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也能减少逆境胁迫对植物的有害影响。植物褪黑素的生物合成通常发生在叶绿体中,其合成与代谢途径已被广泛研究。褪黑素通过直接抑制活性氧和氮的积累以及间接影响逆境反应途径来调节植物的逆境反应。本文综述了褪黑素的生物合成、代谢、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褪黑素介导对干旱、涝、盐、热、冷、重金属毒性等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此外,还探讨了外源褪黑素对植物在非生物胁迫下发挥的作用。最后,讨论了褪黑素研究的前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2023,42(2):17-22, DOI:
    [摘要] (136) [HTML] (0) [PDF 1.70 M] (653)
    摘要:
    本研究采用ITS高通量测序(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已感染紫斑病(A和B)和未感染紫斑病(CK)的高粱叶片进行检测,以明确其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高粱紫斑病病叶中真菌菌群组成丰富,总共检出820种真菌,3个样品共同拥有的为155种,所有菌群分属于9门29纲60目122科和206属。3份样品Shannon指数分别为3.98、4.67、4.11,按大小排序为B>CK>A。同时,含量排名靠前的属之间亲缘关系比较复杂,且没有出现前人报道的高粱尾孢Cercospora sorghi,可能的原因是引起该病害发生的病原菌发生了变化,或是存在由多种真菌共同作用从而导致病害发生的可能性。本研究结果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高粱紫斑病发病期叶片真菌的组成和分布的多样性,为该病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更好的指导作用。
    2023,42(2):86-89, DOI:
    摘要: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猕猴桃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的毒力以及联合作用。结果表明:苦参、丹参以及黄岑片3种乙醇提取物对B.dothidea 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60.44、60.78和97.86 μg/mL。苦参和丹参提取物以有效质量比为1∶1、1∶3、1∶6时对猕猴桃B.dothidea 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CTC分别为133.16、126.16和129.56;而黄岑片·苦参、黄岑片·丹参的提取物复配则均表现为相加作用,其CTC为80.71~117.62。该研究结果可为防治猕猴桃软腐病的药剂组合提供参考。
    2023,42(2):66-73, DOI:
    [摘要] (125) [HTML] (0) [PDF 2.80 M] (598)
    摘要: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研究是构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完善“双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重点选取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流失脆弱性、石漠化脆弱性评价等因子作为主因子进行分析,调查影响喀斯特石漠化区自然地理特征和主导环境影响因子,形成各单因子本底评价结果。运用区域性生态廊道修正方法对“三调”地类弱生态功能区和有显著生态保护功能的图斑地块进行拓扑分析,综合集成分析和修正,形成黔西南州生态保护“两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黔西南州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面积5803.89 km2,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34.53%;生态保护重要区面积8808.20 km2,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52.40%。该研究为其他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提供借鉴,同时也为黔西南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中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优化决策提供参考。
    2023,42(2):29-37, DOI:
    [摘要] (150) [HTML] (0) [PDF 1.38 M] (573)
    摘要:
    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机制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论题之一,群落构建机制是解释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的重要理论。为探究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及前沿动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以“community assembly”为主题,“Forestry”为研究方向,从Web of Science核心库中检索得到476篇相关文献,并从发文作者、机构、国家、作者和文献共被引、关键词等方面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群落构建领域发文量最大的作者为J.Bastow Wilson,发文量最大的机构为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为发文量最大的国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群落构建(community assembly)、多样性(diversity)、格局(pattern)等,而响应机制的研究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群落构建领域的研究热点由早期对相关概念的梳理逐步转为对不同生态过程的量化以及对生物多样性格局的解释。研究方法从基于系统发育信号的验证到植物功能性状视角,发展到谱系结合植物功能性状的手段进行相关生态过程的解译。总体上看,森林群落构建的研究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2023,42(2):48-51, DOI:
    摘要: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属于长线形病毒科(Closteroviridae),毛形病毒属(Closteroviridae),可以侵染番茄、马铃薯、黄瓜等多种农作物,自2011年在我国山东发现该种病毒以来,目前已经逐步蔓延至多个省份,对我国番茄的安全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本文从番茄褪绿病毒的基本特点、检测方式、防治措施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番茄褪绿病毒的防治工作以及抗番茄褪绿病毒品种育种奠定基础。
    2023,42(2):1-7, DOI:
    [摘要] (117) [HTML] (0) [PDF 1.32 M] (562)
    摘要:
    外源有机碳投入是调控红壤团聚体钾素含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3月选取红壤0~20 cm和20~4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代表高肥力和低肥力进行培养试验,分别设置不施钾肥(K0)、等钾投入量的水稻秸秆钾(RSK)、玉米秸秆钾(MSK)、鸭粪钾(DMK)和猪粪钾(PMK)5个处理,探究等钾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对红壤团聚体钾素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有机物料的钾肥投入显著提升>2 mm团聚体组分的比例。不同外源钾肥类型显著影响高低肥力土壤团聚体组分交换性钾含量,其含量由高至低为PMK>DSK>MSK>RSK处理,其中PMK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肥力土壤PMK处理>2 mm、0.25~2 mm、0.053~0.25 mm和<0.053 mm团聚体组分的交换性钾含量提高了105.71%、145.00%、210.00%和440.00%,低肥力土壤的增幅则分别为106.67%、256.00%和695.00%、586.67%。相关性分析发现,在等钾条件下,外源有机碳投入量与团聚体组分的交换性钾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当外源有机碳投入水平较高时,各团聚体组分交换性钾含量的增速则明显减缓。随着外源有机碳投入量的增加,高肥力土壤中各团聚体组分交换性钾含量可以达到的饱和点均高于低肥力土壤。综上,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均促进>2 mm团聚体组分交换性钾含量的增加,其中以猪粪较优。在外源有机碳投入下,高肥力土壤团聚体组分交换性钾的提升潜力明显大于低肥力土壤。
    2023,42(2):58-65, DOI:
    [摘要] (105) [HTML] (0) [PDF 1.21 M] (562)
    摘要:
    为了解湘西地区军事本草补益植物资源和利用情况,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整理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对该区军事本草补益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湘西地区军事本草补益植物共有123科324属476种,以百合科Liliaceae、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蔷薇科Rosaceae和兰科Orchidaceae为数量优势科,菝葜属Smilax、猕猴桃属Actinidia、婆婆纳属Veronica等为数量优势属。生活习性以草本为主,生长环境以山坡为主。军事本草补益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以世界分布为主,属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种以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水平分布格局呈现南北部分布基本均匀,而垂直分布差异显著,在海拔500~1000 m范围内军事本草补益植物分布最多。补益功能类别以补气为主,其中补肺气植物最多。功能部位以根为主。使用方法多样,以做汤剂为主。湘西地区军事本草补益植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但利用程度低。本研究可为湘西军事本草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2023,42(2):38-47, DOI:
    [摘要] (112) [HTML] (0) [PDF 1.66 M] (557)
    摘要:
    光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能源输入。森林光环境的演变机制很复杂,我们通过对林缘、林内和林窗的光环境相关指标及监测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分析森林光环境特征的基础上,从时间尺度上对其日变化、季节动态和年际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同时从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等方面对森林光环境生态作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深入了解森林植被时空动态与光环境间协同演变机制提供参考,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
    2023,42(2):8-16, DOI:
    [摘要] (122) [HTML] (0) [PDF 1.67 M] (550)
    摘要:
    菌药复配可弥补各自的不足,为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明确球孢白僵菌SCAUJH19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的相容性及其联合毒力和复配制剂,本文测定了不同浓度甲维盐和球孢白僵菌SCAUJH19混合后对菌株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的影响,测定了球孢白僵菌SCAUJH19与甲维盐联合使用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毒力,并根据最优菌药组合对复配制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SCAUJH19和甲维盐有较好的相容性;0.5~20 mg/L甲维盐处理的球孢白僵菌SCAUJH19在第3天时孢子萌发率为96.11%~98.01%;在第7天时0.5 mg/L、2.5 mg/L、5.0 mg/L甲维盐处理球孢白僵菌SCAUJH19的菌落直径分别为42.95 mm、44.50 mm、41.98 mm,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球孢白僵菌SCAUJH19和甲维盐组合1×108孢子/mL+1.5 mg/L、1×108孢子/mL+0.5 mg/L和1×107孢子/mL+1.0 mg/L第7天时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95%和95%,高于其他菌药组合和菌药单剂,3种组合致死中时(LT50)也比单用球孢白僵菌SCAUJH19短。复配剂油悬浮剂第3天时对斜纹夜蛾2、3、4、5龄幼虫的致死率最高均为100%。复配剂可湿性粉剂第3天时对斜纹夜蛾2、3、4、5龄幼虫的致死率最高分别为96.39%、94.58%、83.33%、100%。复配剂油悬浮剂和可湿性粉剂对斜纹夜蛾幼虫有明显毒杀作用,油悬浮剂对高龄斜纹夜蛾幼虫的致死力要优于可湿性粉剂。
    2023,42(2):52-57, DOI:
    摘要:
    采取重点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茂兰喀斯特森林野生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进行了4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木本蜜源植物184种,其中主要木本蜜源植物48种,隶属23科37属;辅助木本蜜源植物127种,隶属50科93属;有毒蜜源植物9种,隶属6科8属。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辅助蜜源植物、有毒蜜源植物的生活环境做了介绍,并对其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探讨。
    2023,42(2):74-80, DOI:
    [摘要] (117) [HTML] (0) [PDF 1.88 M] (549)
    摘要:
    茄子和番茄是贵州省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贵州省茄科蔬菜产业的发展。为明确贵州省茄子和番茄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于2019—2021年采用系统调查和田间普查方法对贵州代表性蔬菜种植区的主要茄子和番茄害虫种类和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贵州茄子优势害虫为蚜虫、叶蝉、粉虱和叶甲,茄子害虫的危害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番茄优势害虫为蚜虫、蝽类和蓟马,番茄害虫的危害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初。研究结果明确了贵州省茄子和番茄害虫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可为后续贵州茄科蔬菜主要害虫预测预报及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2023,42(2):81-85, DOI:
    [摘要] (112) [HTML] (0) [PDF 1.03 M] (543)
    摘要: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迁飞性强、寄主广、繁殖力高,给我国农业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失。从分子水平探究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繁殖、抗药性形成的内在分子机理,能为虫害的防治、防控提供重要参考。β-Actin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看家蛋白常在分子生物学中用作内参去定量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因而获得高质量的β-Actin抗体是从事相关分子研究的基本前提。因此,本研究克隆了草地贪夜蛾β-Actin基因部分编码序列,长度为579 bp。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获得了约37 kD的β-Actin重组蛋白,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得到β-Actin多克隆抗体血清。经ELISA检测,获得的抗血清效价达1∶256000。利用制备的β-Actin抗血清进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显示在42 kD处出现强且单一的蛋白条带,说明制备的β-Actin抗血清能有效识别草地贪夜蛾β-Actin蛋白。综上,本研究制备的β-Actin多克隆抗体效价高、特异性较强,能为草地贪夜蛾后续相关分子研究提供基本条件。
    2023(3):86-92, DOI:
    [摘要] (109) [HTML] (0) [PDF 2.48 M] (542)
    摘要:
    通过对武汉市部分城市公园中可食地景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了游客对可食地景的认识度、参与度、满意度等。发现公园内主要的可食植物有52种,其中以药用类、果木类、蔬菜类为主,而香草类植物较少。结合公园不同功能分区特点,选择了较具代表性的可食植物群落,对其植物种类、层次、季相及空间等进行了植物配置分析,旨在为可食地景在城市公园的应用提供指导参考。
    2023,42(2):90-92, DOI:
    摘要:
    通过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有植物的监测调查和文献研究,首次报道了贵州兰科1新记录属—虎舌兰属Epipogium、2新记录种:虎舌兰Epipogium roseum (D.Don)Lindl、宋氏绶草Spiranthes sunii Boufford & Wenheng Zhang,分别对其形态特征、分布环境等进行了描述,凭证标本保存于铜仁学院和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植物标本室。
    2023(1):1-7, DOI:
    摘要:
    研究长期不同种植施肥模式下,植烟黄壤中蚯蚓生长繁殖状况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从土壤动物的变化角度揭示植烟黄壤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试验依托贵州省遵义市烤烟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2种种植施肥模式下(烤烟连作与烤烟//玉米轮作,单施化肥与有机肥化肥配施),3季作物(烤烟、玉米和黑麦草)收获后耕层土壤中蚯蚓密度和重量,以及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长期种植和施肥的烟地土壤中,蚯蚓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比不耕作的裸地增加了0.5~1.5倍和0.6~2.4倍;与长期连作烤烟的土壤相比,烤烟//玉米轮作的蚯蚓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增加57.0%和71.4%;与长期单施化肥的土壤相比,配施有机肥的土壤蚯蚓生物量平均增加了23.3%;在烤烟//玉米轮作模式中,玉米种植季节的土壤蚯蚓密度高于烤烟种植季;长期轮作和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总孔隙度,并增强了土壤酶活性;植烟黄壤中蚯蚓的密度和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氮磷钾含量、总孔隙度、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除此之外,蚯蚓的生物量还与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蚯蚓与土壤肥力互为良性循环,植烟黄壤采用轮作并配施有机肥模式是烟地肥力提升和蚯蚓增加的基础。
    2023,42(2):23-28, DOI:
    [摘要] (101) [HTML] (0) [PDF 1.03 M] (531)
    摘要:
    为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的保鲜效果,以‘贵长’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Guichang’)为材料,测定了常温贮藏条件下NO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生理、食用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O处理不仅可以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呼吸速率及失重率的上升,还能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总酚含量的上升以及可滴定酸、类黄酮、花青素和Vc含量的下降,从而减缓猕猴桃果实的衰老,保持果肉组织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该研究结果可为NO应用于猕猴桃果实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2023(1):8-14, DOI:
    摘要:
    象虫金小蜂是烟草甲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为探究象虫金小蜂的人工繁殖技术,本文研究了象虫金小蜂的寄主选择性偏好,筛选了象虫金小蜂及其寄主烟草甲的最佳饲养密度,并评价了象虫金小蜂在不同释放密度和方法下对烟草甲的防效。结果表明:象虫金小蜂对4种寄主的选择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烟草甲、绿豆象、菜豆象和玉米象;象虫金小蜂更偏好选择烟草甲幼虫作为产卵寄主。4种寄主中,以烟草甲为寄主的象虫金小蜂发育历期最短、出蜂数最多,成蜂质量最重。每瓶接种150头烟草甲能获得最佳出虫量1725.00头/瓶,在此密度下饲养烟草甲40 d左右,每瓶接入40对象虫金小蜂,可获得最佳出蜂数608.00头/瓶。无论在烟箱还是烟垛条件下,象虫金小蜂对烟草甲的种群数量均具有一定控制作用,大部分处理的防效在77.9%~92.0%之间。综上所述,象虫金小蜂更偏好寄生烟草甲,每个饲养瓶接种150头烟草甲成虫,40 d后接种40对/瓶象虫金小蜂可以作为象虫金小蜂人工繁殖的基本技术参数,且采用象虫金小蜂防治对烟草甲的种群数量有一定控制效果。
    2023(3):70-75, DOI:
    [摘要] (154) [HTML] (0) [PDF 1.57 M] (497)
    摘要:
    为明确烟草靶斑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并筛选出防控药剂,本研究对贵州省开阳县烟草靶斑病病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性以及rDNA-ITS分析鉴定,确定了烟草靶斑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z solani。研究发现该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 ℃,最适pH值为6,蔗糖、蛋白胨分别是较好的碳、氮源。以28%井冈霉素为对照药剂,供试7种杀菌剂均对该病原菌有抑制效果,其中0.03%四霉素抑菌活性最高,EC50为0.04 mg/L,其次是80%戊唑醇,EC50为0.44 mg/L。试验结果为烟区有效控制烟草靶斑病的发生蔓延提供依据。

杂志简介

本刊是贵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主要刊登农业和生物各专业学科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有新意的文献综述;有创见的山区开发、教学研究及新品种介绍。 更多+
版权信息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